我们经常引导家长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您小时候抓筷子是谁教您的?扣扣子、系鞋带是谁教您的?爬树、跳橡皮筋又是谁教您的?”
家长:“没人教,都是自己学会的。”
问题二:“孩子翻身需要教吗?孩子走路要教吗?孩子抓筷子要教吗?孩子握笔要教吗?孩子使用剪刀需要教吗?孩子打人要教吗?……”
家长:“不需要。”
问题三:“有些孩子没有经过大人手把手教,却自然而然地会走路、会跑、会跳、会拍打、会投掷、会写字,会使用筷子和剪刀,为什么?
而有些孩子上小学了、上初中了都不会使用筷子,也不会用剪刀,为什么?
一直被父母引以为豪、在许多大赛中得奖的专业围棋手13岁的男孩不会使用剪刀,而一对2岁4个月被医院诊断为大脑发育迟缓的双胞胎在教研中心训练4个月后突然就能轻松地使用剪刀(第一次用剪刀),为什么?”
家长:“不知道。”
问题四:“感觉统合训练练的是什么?
惠心千爱测评中心并没有教孩子拿剪刀、抓筷子、写字,也没有像一些专门训练注意力的机构那样去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感统训练一段时间后为什么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之前父母怎样教都学不会的生活技能? ”
家长:“不知道......”
以上问题惠心千爱的解答:
大脑发育的真正目标是神经细胞长出突触,突触相互连结形成神经网络来进行信息传递。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脑功能区逐渐成熟,最后形成种种能力。
目前许多孩子的行为能力发展水平跟不上十年前的标准,而出现种种失调现象和能力倒退问题,例如坐不住、学不会、爱打人、很大了都不会系鞋带等,根本原因在于生活环境科技化和不当的教养方式造成孩子的感觉刺激过少或单一,神经细胞所长的树突和突触又短又少,脑网络很稀疏, 脑功能区不成熟,能力出不来。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正是帮助孩子建立优质脑网络,开发身体智能,促进大脑发育。
感统训练不是一般的体育运动和游戏活动,它以运动和游戏的方式给孩子提供足量、丰富、多元的身体感官刺激,强调足量的刺激以保证突触的分支与连结,涉及身体、大脑和心理三方面的内容,而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
孩子通过感统训练,全面完善视、听、嗅、味、触、前庭、本体等感觉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功能成熟,提升大脑对身体的管控能力。
训练的结果是:身体变成一个轻松的学习工具,受训者对新事物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像一个擅长打篮球的人,如果他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得很好,那么,对于其他球类,他一摸就会,一点也不觉得费劲。
惠心千爱所做的训练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而是强调从“本”和“根”上去解决问题。通过足量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孩子就会启动“抓筷子不要教”这种天然的学习能力。
惠心千爱案例:
2岁丨还不会说话的军军,训练两个月就会开口说话;
4岁丨明明,专注力达不到10秒、像个小野兽一样动个不停,训练一个月就能专注做事15分钟以上;
6岁丨昊昊,父母怎么教也不会抓筷子,训练两个月后突然就自己会使用筷子了;
6岁丨小兵,上学后常常写反字,训练一周就不写反字了;
9岁丨男孩,情绪容易失控,经常是失控起来爹妈都不认,训练两个多月,情绪变得平稳;
……
家长的疑问:
为什么有些孩子训练效果很明显且稳固,而有些孩子就摇摆不定或者停滞不前?
惠心千爱解答:
相信坚持参加家长小课堂的家长们都有了答案:孩子正常成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睡眠、爱与尊重和足量针对性感觉统合训练,四者缺一不可,就如同一棵小树苗要茁壮成长,需要空气、阳光、水份、土壤一样,缺少一样都长不成参天大树。
孩子的进步需要家庭和中心密切配合,中心给予足量针对性训练和爱与尊重的训练氛围,家庭需要给孩子满足营养、睡眠、爱与尊重三个条件。
如果孩子进步慢,中心和家庭都需要找原因,而不仅仅把责任推给中心,以条件的多寡来看,家庭所承担的责任比中心要大得多。
惠心千爱主张家长支撑孩子,老师支撑家长,认为家长观念的修正非常重要,故把家长教育纳入训练课程。惠心千爱的感统训练课每次90分钟,其中包含10-20分钟的家长课堂。孩子一周来训练五次,家长就能参加五次家长小课堂,一个月就是20次。
家长观念变了,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就会改变,家长变一变,孩子变十变,孩子的训练效果自然会达到理想效果。
文|戴思慧
图片源于网络
本文转自惠心千爱智慧湛江中心
图片:来源网络
专业周到的服务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
拥有资深教育专家
正规专业的管理模式